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双胎孕妈可以做的运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双胎孕妈可以做的运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谢谢邀请,双胞胎足月一般在36-37周,但是双胞胎负荷相对一个孩子大一些,所需各种营养更多,所以大部分情况都会早产,我了解的情况好多都是34,35周左右生产。我就是怀了双胞胎,之前的36周,我除了上班,也不敢多走动,大部分时间我都躺在床上,过了36周,我才开始运动。我是37+1顺产我的两个小棉袄,祝各位好,如果各位亲们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欢迎与我联系
不论是单胎还是双胞胎,一般满37周属于才算足月胎儿。足月出生的胎儿器官都发育较成熟,出生后适应新世界的能力比早产儿较强,后期生长发育也会比较顺利。而早产胎儿的肺等器官功能还没发育完整,提前出生容易感染肺炎等疾病,特别是体重较轻的那一个。
所以妈妈们能够坚持到足月就最好,但是双胞胎能坚持到足月生产的很少,一般36周左右出生,当然34周、35周出生的也有很多,只要双胞胎各方面发育指标都正常,也是非常健康了,只要妈妈后天帮宝宝调养好身体,也能茁壮成长。
身怀双胞胎是非常***的事,宝妈不用过于担心紧张,情绪放松,每天尽量保持好心情,生活中多注意以下细节就可以了。
1.注意避免劳累,多休息。***用左侧卧位,多休息,不仅能减轻子宫过大对内脏的压迫,而且增 加***的血流量,孕妇会感觉舒服点,对腹中胎儿也有好处。孕晚期禁止同房。
2.饮食方面,因为胎儿的增大,压迫胃部,少吃多餐的形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为确保胎 儿营养,注意营养方面均衡,补铁(瘦肉、蛋黄、血类、青菜,水果,含铁多的食物)蛋白质 摄入量要足够,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注意量的摄入。
3. 适当运动。孕晚期不可剧烈运动,高强度或者长时间运动,以免引起宫缩,出现造成危险。 孕妈妈应在家人陪同下选择缓慢轻松的散步。如中途稍有不适,应坐下来休息。
近年来随着***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甚至三胎妊娠越来越多见。从医学科学的角度我要告诉大家真的不要轻易尝试双胎妊娠。因为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相比母亲和宝宝的孕期风险都会升高。
双胎妊娠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由于两个卵子排出并分别受精,这称为双卵双胎,约占双胎妊娠的70%,均为双绒毛膜双胎;其二是由单一的受精卵分裂形成两个基因相同的胎儿,约占双胎的30%,性别均相同,约有1/3为双绒毛膜双胎,2/3为单绒毛膜双胎。这里所指的绒毛膜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就是说双胎之间的含有血管交通的膜样结构。为什么我们如此关注到底是一层绒毛膜还是两层绒毛膜呢?因为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单绒毛膜双胎在孕期的流产率、早产率、胎儿生长受限、先兆子痫和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双胎和单胎妊娠。
除此之外,单绒毛膜双胎还[_a***_]发生特殊的孕期并发症,如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双胎反向动脉灌注综合征(TRAPS)、双胎贫血-多血质序列征(TAPS)、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和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等。
双胎终止妊娠的指征:
对于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单绒毛膜双胎36~37周终止妊娠,双绒毛膜双胎可于37~38周终止妊娠。对于有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多胎妊娠分娩时机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院的医疗水平等进行综合判断。据报道,孕 39 周以后双胎死产的风险超过了新生儿死亡的风险。zhh
随着试管婴儿逐渐增多,双胎妈妈也在变多,那么双胎宝宝该何时出生呢?
一.双胎的类型:很多孕妇怀了双胎以后,只知道自己有了双胎宝宝,并不知道双胎还有很多种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双卵双胎,占双胎百分之70的比例;另外一种是单卵双胎,主要有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绒毛膜双羊膜囊,连体双胎,其中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最为多见。
二.双胎的判别:双胎主要是通过彩超判断的,在孕6周到10周的时候就可以见到双胎的孕囊了,甚至可以看到人形。如果见到一个孕囊,单卵双胎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看到两个孕囊,双卵双胎的可能性非常大。
三.双胎何时生呢?双胎的分娩时机跟双胎的类型有关系,因为双胎容易出现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流产、早产,甚至出现胎儿畸形,不同类型的双胎其影响不同,决定了其轻重程度。对于没有异常的双卵双胎可以到38周,甚至39周再生;对于没有产科并发症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可以到35周至37周终止妊娠;而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需要32周到34周出生,因为容易发生胎儿生长受限。
总结:双胎何时生由双胎的类型决定,作为双胞胎宝宝的准妈妈们,了解类型,是知道什么时候生的关键所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双胎孕妈可以做的运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双胎孕妈可以做的运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srw.com/post/1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