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31周孕妈能运动吗视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31周孕妈能运动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坊间也流传着“孕期的最佳睡姿是左侧卧”。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优生优育,在备孕期和孕期,很多孕妈妈都特别重视胎儿的生长发育问题,只要是对宝宝好的,自己做出再多的牺牲都无怨无悔。
上次产检时,医生建议肖琳在睡觉时最好***取左侧卧,于是,她就严格地保持着左侧卧的睡姿,并且要求老公一旦发现她没有左侧卧时就叫醒她。
怀孕前,肖琳一直都喜欢左侧卧和右侧卧交替睡觉。现在,每当发现她没有左侧卧时,老公就叫醒她,本来孕晚期睡眠就不好,一整晚还要被叫醒好几次,晚上没有休息好,白天总是无精打***。
孕晚期长期保持左侧卧,第二天早上睡醒时,手臂酸痛,手指发麻,脖子也好像落枕了一样,感觉浑身都不舒服。
这样坚持的结果是:自己并没有休息好,而且睡得也不舒适,更令她抓狂的是,醒来时经常发现自己都不是左侧卧的。
肖琳很烦恼,难道必须要保持左侧卧,就不能右侧卧吗?右侧卧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我当时怀我家宝宝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一到晚上侧着睡左右两边就动的厉害,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这是因为宝宝的作息时间和大人不一样,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缺氧或是待的位置不舒服造成的频繁胎动,妈妈们放宽心,保存心情愉悦就可以啦
您好
那应该是宝宝在活动,跟你互动,你按一下肚子他也会回应你哦~[呲牙][呲牙][呲牙]
一般在孕后期宝宝的活动都会比较频繁,也要时时注意胎动情况~坚持数胎动~产检的医院应该会发一个数胎动的单子的,你自己自己在家注意一下,主要是怕宝宝前期有绕颈什么的,造成宫内困窘~
希望对你有帮助~[玫瑰][玫瑰][玫瑰]
胎儿胎动频繁,孕妈要弄清楚原因。侧着睡,胎动频繁,有有时候时正常的。因为孕28-32周胎动达到高峰。你现在31周,正好是胎动频繁的时期,有的胎儿就是晚上喜欢动,我之前怀第一胎的时候,感觉到胎动最厉害的时候就是每天吃过晚饭,晚上7点到10点这段时间最厉害。
但是孕妈也要留意,如果胎儿经常这样动,就没什么问题,如果平常没有,就是因为侧卧才胎动厉害的话,胎儿可能觉得这样的姿势不舒服,孕妈不妨换个姿势睡试试。如果不管孕妈怎么躺,胎儿都是动的厉害,不像往常一样,考虑宝宝可能时缺氧,孕妈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测一下,做做胎心监护,以防万一。
对每个孕妈来说,胎宝宝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孕妈平常要注意数胎动,如果明显感觉到异常,及时就医,以免发生危险。
怀孕进入31周,已经到了孕晚期,孕妈的肚子比较大,入睡很困难,如果侧卧睡觉感觉两边宝宝都在懂,可能和胎动位置有关,也和胎儿在子宫内的感受有关。
随着妊娠期的推进,肚子会越来越大,由于增大的腹部对脏器的挤压,孕妈会有呼吸不通畅的感觉,再加上尿频现象,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
感觉侧睡宝宝在左右两侧活动,可能是由于胎儿正横卧在孕妈的***内。由于还未入盆,胎儿的位置并不固定,什么姿势都有。朝左可能是胎儿的小手(小脚),朝右则可能是胎儿的小脚(小手)在动。这也是胎儿在转动体位,想要以头朝下的姿势,入盆呢!
胎儿一般在晚上的10点到凌晨的12点,胎动比较频繁。我当时怀二宝,由于工作比较忙,每天晚上1点钟才睡觉。在每次睡觉之前,宝宝就会用脚丫踢打,我要跟他说上一会儿话,才能睡觉。
所以,睡觉时的胎动频繁,可能和你的睡眠习惯有关,在睡觉前,宝宝在跟你进行互动呢!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胎动有忽然的增加或减少,或增加后马上减少,这样的明显变化时,可能是胎儿缺氧的前兆,需要留心观察,必要时赶往医院。但如果胎动比较规律,每天都是这样的运动,就不要太过担心,可以调整下姿势,翻身的时候尽量慢一些,避免惊动到正在睡觉的宝宝,胎动也就没那么频繁了。
我生完孩子之后,工作忙,疏于管理体重,一度达到150多斤,35岁那年,走进健身房,一开始自学游泳,后来,迷上了动感[_a***_],最初只能站姿骑行坚持5分钟,适应了一段时间进步到20分钟,几乎每天都要去,再后来高强度的骑行,是一种享受,体重也给予了我回报,更加充满信心,直至后来勇敢的去参加动感单车教练培训,并获得了教练资格,我想说,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想做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时间会给予你回报,加油💪
有效果,你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自信。我35岁生完二宝,孩子母乳喂养到十三个月,便开始了健身。为了科学健身,先去健身房学习了三个月的瑜伽,现在每天在办公室健身一小时。效果日积月累,身心健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31周孕妈能运动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31周孕妈能运动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psrw.com/post/16544.html